7月2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开展了以“青史红史照我心”——“四史“专题”学习活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夏小华及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活动由支部书记徐超主持。
首先,徐超向各位老师介绍了“青史红史照我心”党建主题的来龙去脉及其主要内容,教研部主任刘振华老师做了具体补充。
“青史红史照我心”是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2020年提出的党支部建设活动,与“四史”专题学习十分契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欢庆新中国成立71周年、中国共产党创立100周年的活动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致力于打造《青史红史照我心》教学创新项目——中国“大小四史”结合的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这里说的“青史”,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重视的“小四史”——家史(家庭或家族)、村史、区史(乡镇、社区等)、厂史(公司或企业),这是鲜活的历史、青春的历史;“红史”指的是新近提出的“大四史”——党史(1921—现在)、新中国史(1949—现在)、改革开放史(1978—现在)、社会主义发展史,这是沸腾的历史、火红的历史。在把握“大四史”总体框架基础上,从“小四史”着眼,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小四史”促“大四史”,有利于历史发展潮流(历史观)和青年人生选择(历史感)的结合,也符合信息时代老百姓写史的潮流,可以在情感和精神上将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指导学生书写“小四史”,促进“大四史”。(1)为老百姓写史。要使《青史红史照我心》项目能够成为对大众进行日常生活教育的生动、具体、感染的工具,必须是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大的方向和目标指引下,忠实地记录劳动人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迹。(2)《青史红史照我心》项目虽然从家史、村史、区史、厂史等小处着眼,但是写史的人眼光却要看到整个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因为任何一个家、村、区、厂都不过是整个社会的一个角落和缩影,而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只有联系到整个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风云变幻,才能理解一家、一村、一区、一厂的人的探索和奋斗,才能准确把握百年或千年大变局中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诸多境遇。百年中国看上海,这里最有条件做“大小四史”的结合。(3)《青史红史照我心》项目可以重点突出新中国部分,尤其是劳动群众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思想观念转变等某一方面社会生活实践的经验。此次人民抗疫战争中,家、村、区、厂等小的单位所表现的家国情怀、世界关注及其行动,也可以作鲜明的揭示。关于厂史,沪江工业文化研究所特别说明:工矿企业是个广阔的天地,年轻人到那里调查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4)《青史红史照我心》项目顾及写作的文艺性。写作过程中注意典型突出、形象鲜明、叙述生动、文字简洁。讲历史,不能离开真人真事进行虚构。史书的文艺性要服从它的科学性。
对于本次“四史”专题学习活动,夏小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发展、创新以小“四史”促大“四史”活动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在“四史”学习活动中,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承担着重要角色,已经参加了很多活动,今后希望继续做下去。二是希望将以小“四史”促大“四史”活动做成教学项目进行探索,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将成果编辑出版。三是希望将以小“四史”促大“四史”活动做成党支部特色,进行广泛宣传、展览,扩大社会影响力。

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