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机械学院进行了理工科高校特色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联建共建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彭宗祥、副院长胡绪明、牛海以及《科学与工程伦理》的教师团队参加了本次会议。双方以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为基础,对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德育教育与人才培养,马院教师团队循此契机,跨专业取经,通过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探索更精准服务于工程德育和工程伦理教育的课程建设之路。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与工程伦理》的课程建设在探索新工科建设和实践工程德育的过程中踏入新阶段。《科学与工程伦理》课程在2021年春季学期主要在线下展开,但仍保留“线上直播间”的多人教学模式以及运用移动设备进行全面师生互动的活泼形式,深受广大同学喜爱。今年在持续创新的过程中,从三个方面探索了课程联动促德育的新格局。
其一,多领域专家加盟团队,吸引校内外师资,利用线上线下结合实时为学生带来跨学科、跨领域的头脑冲击。《科学与工程伦理》课程团队自2020年第一学期在上海理工大学全校开课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形成了从只有2名教师开课到如今由15位不同学科的专家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探索工程德育的教学培养模式。2020秋季学期年团队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彭宗祥担纲教学主导,11月邀请布里斯托大学工程学博士担任咨询顾问,12月邀请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博士黄磊老师作为线上课堂嘉宾。2021年3月邀请复旦大学物理学博士范乐文老师作为线下课堂嘉宾。3月23日同机械学院教师团队就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多学科多视角打磨工程伦理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价值观植入方式。从线上弹幕教学、线上线下结合的双人直播教学,到多人团队现场直播,马院在《科学与工程伦理》课程上努力运营新机制、吸纳新资源,快速培育出人员结构丰富的新教学团队。
其二,为我校量身打造标准化、可快速复制的科学与工程伦理教学模块。刘科老师、张剑文老师、陈东利老师每周集体备课,根据我校学科专业特色,将医疗器械、光电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工程以及环境工程等重要领域的伦理问题作为教学重点。通过与兄弟学院举办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拓宽视野,找准自身定位。在课程讲授的开源设计、共享PPT、多组同步师生互动等若干方面做到标准化操作,甚至进一步提出德育课程产品化的特色思路,从而推出一门可复制、可拓展、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有机结合的课程。在实时讲授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同步方案,使得每时段的教学参与人员达到最佳配比。
其三,以课程为依托打造全新青年教师培训平台,在师德师风以及教学技能上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协助学院培养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过“教学关”,站稳站好讲台。《科学与工程伦理》教学团队邀请青年教师对课程全程观摩并提出意见,一方面充分运用青年教师的学科优势为课程完善建言献策,一方面以实战教学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第一线的经验。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有7位新进青年教师在《科学与工程伦理》课程中全程跟进,既担起了教师助理的责任,又充当了课程建设的后备军和智囊团。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推动《科学与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开拓出理工大学工程德育与教师课程改革实践的一块试验田,围绕师风师德培养、教学方法革新以及本土化教学,使课程思政、科学与工程伦理以及专业思政教育研究在三类情境下同向同行,借由《科学与工程伦理》开创出跨课程、跨学科、跨主体的思政建设的系统性实践探索。
高校特色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联建共建研讨会
《科学与工程伦理》教学团队及授课现场
图/文 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