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开展“大班教学、小班讨论”教学改革——教研部范培文、郁迪和叶琳三位老师作播课教学
发布时间: 2021-10-20    浏览次数: 1518

1018日上午,我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范培文、郁迪和叶琳三位老师围绕愈发丰富的物质生活与自称母胎solo的年轻人这一主题,联袂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播课教学。

在课堂上,范培文老师首先抛出问题——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母胎solo的关系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叶琳老师从精神哲学的视角展开回应。他指出,母胎solo种状态与当今丰富多元的物质生活之间存在着张力。郁迪老师则从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维度对这一问题发表观点。他指出,爱情是精神的体现。对于过好自己的生活而言,每个人的思想资源或精神生活都是足够的,这是导致母胎solo的重要原因之一。接着,范培文老师和叶琳老师讲到,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与时俱进,每个人的各种需求能够在社会中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也是导致母胎solo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三位老师也一致认为,现代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使爱情和婚姻物化异化,进而也影响了有些年轻人的爱情观,使他们对爱情没有期待。

针对上述问题和观点,同学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同学认为,在当今时代,人的感情世界被标签化,人际交往被贴上各种标签,交往双方被相互定义;还有同学认为,丰富的物质生活使爱情成为人们的一种非必需品。

在课堂尾声,叶琳老师总结道,当今时代使人有条件坚持自己的想法,享受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这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有利条件。本次课堂教学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本次课堂突破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了老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播课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授。师生互动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不再是主客体关系,同时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当前热门的社会现象,学生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也得到了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因而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本次课堂的播课教学是对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一次成功创新,是教研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在本次课堂上,三位老师充分以学生为中心,有效调动了同学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热烈讨论、深入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国化教研部宗立宁老师和陈舟老师也来到课堂积极和同学们互动,参与到讨论中去,是跨教研部教学的积极探索,本次教学也得到了学院胡绪明名师工作室的大力支持。

本次课堂采用了线下播课的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教学中,相关教师还将推出线上播课模式,即以语音聊天形式的进行,把课堂教学制作成音频节目放到线上播放,从而分享教学经验。今后,相关教师将继续积极思考和探索,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革、深化创新、精益求精,争取推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播课教学现场


 

/陈雪雪、孙永为、彭高  /郭明哲



版权所有©2017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邮编:200093  电话(传真):021-65710093   技术支持:上海理工大学信息办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