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6.19”是第32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为深入结合“绿色低碳,节能先行”节能宣传周主题,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成员开展诵读《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动。
《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文稿79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该书真实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亲自谋划部署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历史担当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为此,马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积极分子共同诵读《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书中的重要篇章,分享心得与体会,加深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践行者。
附:《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诵读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陈亚园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理念确定好了,可以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切中时弊,直指问题的核心,始终关注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于当前社会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这一问题的科学解答,它不仅对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李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迫切。生态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改变自身生活方式开始,从节水、节电、节约每一张纸和实践绿色出行开始,在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中,为推动绿色发展增添“绿能量”。从我做起,还要积极做好环保的宣传员,宣传引导更多的人提高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改变消费习惯。
——陈鹏洁
这段话中的很多语句都成为了我们提倡生态环境保护的“金句”。我记得在上初中的那几年,生态环境问题频发,雾霾问题就是那时候开始广为人知的。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民生,关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当时的所有人敲响了环境的警钟。几年过去了,现在的环境越发的好,真正能够见到绿水青山,但这并不是终点,生态环境保护,我们永远在路上。
——邹雨洳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保护自然界、保护生态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如今我们已经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所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推进绿色发展是不可跨越的一环。
——马金阳
“有什么东西免费却是无价的吗?”“空气,阳光。”随着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击。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比如:雾霾。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近些年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蓝天回来了。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保护环境,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
——王心灵
共谋绿色生活是人类的初心。植物和人类是地球生物圈内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植物有着天然的紧密关系,植物是人生存的物质资源、发展的审美资源,更是其生态体系平衡的必然要素。时至今日,人们更深切地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而这,就是习近平所说的“良好生态本身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一种幸福。绿色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心灵向往,成为一种发展理念。各级政府要不断推动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们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文化。
——姜平平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摒弃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王一衣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可以说,自然是生命之母,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作为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的一部分,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可能完全避免。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壮举与经验。我们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积累应对抗御灾害的经验,去适应灾害,与灾害共处,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徐雯
生态环境恶化演变为人类发展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理论素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思想的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发展理念。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实现人与自然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的理论创新,就是要实现绿色化和经济化的统一。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可以打造一个绿色家园。
——周燕玲
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是生命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少用一次性餐具,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坚持双面打印、争取做到无纸化办公,坚持垃圾分类,为生态文明做力所能及的小小贡献。
——王瑛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希望,浓缩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寄托着黄河流域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夙愿。让我们领会到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张玉凤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供稿
(文/王雨萌 图/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