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创新教法“包装”课堂,让学生们体验有滋有味的思政盛宴;他们,连续获得两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称“青教赛”)一等奖,取得了今年沪上马院最好的教学竞赛成绩;他们,深入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全链条”,搭建实践育人“新场域”,绘大三全育人“同心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牛海、刘科、王丽、史玉、王海斌、郭根、王素雷、宗立宁、李莹等老师组成的教学创新团队,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在一堂堂充满魅力的思政课上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
“智囊团”协同作战,赛场砺炼精兵
“参加竞赛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克服教学上的短板,促进我们对课程内容的全方位理解和把握,从而能以更多视角和方式来讲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近日,在第五届上海“青教赛”决赛中,马院教师王丽以精彩的教学呈现斩获一等奖第一名,至此,马院已连续两届摘得上海“青教赛”一等奖。
谈及获奖,王丽感慨道:“在我背后,有一支超棒的团队在支持我、鼓励我、鞭策我,我只是尽可能完美地展现了团队努力的成果,最终走上了领奖台。”诚如王丽所言,在她用心打磨课件、参与赛事的背后,有一支“智囊团”持续贡献智慧和方法。“租界时期,中国司法主权逐步沦丧;香港‘占中’事件后,通过人大释法逐步落实香港的司法独立,两相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进而增强‘四个自信’……”回顾比赛时的教学案例,王丽说道:“我的学科背景是历史学,所以用会审公廨的例子说明租界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侵蚀比较拿手,而当下对司法案例的阐释已涉及法律领域,团队王海斌、郭根等老师以深厚的学科素养帮我延伸案例、完善竞赛课件。”不仅是教学竞赛,在王素雷等老师的启发下,王丽还尝试运用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将备赛、参赛中掌握的教学方法反哺课堂。
王丽老师在比赛现场
今年团队多位老师努力克服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积极参与国内重要教学赛事。除王丽外,史玉、宗立宁也分别斩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特等奖,这意味着团队在本年度上海市高校各项思政教学比赛中均有获奖且成绩优异。近三年来,团队总计获得市级“青教赛”一等奖2项,思政课大比武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获批1项市级一流课程,充分展现了上海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风采。
为教师们提供强大支撑的除了教学创新团队,还有集学院之力打造的“名师工作室”。如果说教学创新团队是“研发中心”,分布在各个系部的6个“名师工作室”就是“样板车间”。各个“样板车间”的负责人也是“研发中心”的核心成员,他们随时会把集体研发出来的好教法、好案例“播撒”到各系部,实现“名师效应”最大化。
马院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集体备课会
“配方先进”“入微入味”,锻造沉浸式“金课”
在思政课堂上,同学们可以亲身体验“手撕钢”,感受我国科技创新的坚定步伐;也会以辩论赛的形式就无人驾驶汽车是否安全、涉及哪些伦理问题等话题进行辩论……团队坚持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将竞赛过程中探讨和研发出的模拟法庭、辩论赛、小品等增进教学互动体验的教学方法带入思政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刘科老师的‘科学与工程伦理’上,她不会直接以‘输入’方式把知识点‘灌’进我们的大脑,而是以AI绘画、食品酶制剂等技术的伦理争论为基础,通过辩论的形式引发大家思考,让我们真心想把伦理价值‘印入’脑海。”马院2021级研究生申怡铭如是说。也正是由于沉浸式体验过如此有趣的课堂,本科就读于光电学院的申怡铭在做了4年“工科女”后跨考到马院深造。
刘科(中间)辅导光电学院本科生的创新研讨
谈起引入辩论赛等教学方式进课堂的初衷,刘科表示,辩论可以让教学内容“活起来”,更好地与时政热点、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也能更好地践行工程德育理念。“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冷冰冰的工程师,他们要通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把自己真正摆进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我是谁’‘我为谁’‘我该怎么做’。”刘科说道。
上好“科学与工程伦理”和“中国系列”选修课等校本思政课程,是学校和马院近年来加强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一个缩影。在学校党委指导下,马院全面推进理工特色的“大思政课”建设,构建了6+N+1(4)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引领上理师生勇担科技报国、制造强国使命,受到学生们普遍欢迎。
贯穿育人“全链条”,营造三全育人“大场域”
指导“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赛,增进学生们爱党爱国之情及对专业的认识;“青史红史照我心”这一特殊的结课作业号召同学们走进大众日常生活为老百姓“写史”;组织“围炉疫话”活动,在疫情封控期间给同学们送去温暖和抚慰;开设线上自习室,“屏对屏”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校园生活答疑解惑……在“溶盐于汤”的课程主渠道之外,团队老师们真正走进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多方位的思政教育,践行着课内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除了引导学生,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马院教师还与各学院专业教师相偕同行。“建设‘大思政课’,意味着上好思政课不是马院教师的‘独唱’,而是学校所有老师的‘大合唱’。不过,作为‘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主体,马院教师在合唱中不能只是张嘴跟唱,而是先‘领唱’,同时承担起类似‘声部长’的角色,在排练和演出中发挥好协调作用。”谈及如何理解马院教师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角色,马院副院长、团队负责人牛海教授说道。为此马院教师通过参加各学院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理论研讨、点评课程思政主题演讲等教学练兵活动,帮助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目前,马院已实现对全校所有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学院的课程思政指导全覆盖,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相融相通。
牛海为学生做讲座
当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校举行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成立仪式上,团队中金瑶梅、刘科、王丽、牛海、王海斌、郭根等老师均被聘为宣讲团成员,他们将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生动实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面向全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全覆盖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校落地生根。
团队多位老师被聘为宣讲团成员
供稿:新闻中心
文:张新妍、张炜、杨思凡
——转自上海理工大学校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