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中学思政课,开启主题—问题式教学新探索
发布时间: 2023-06-02    浏览次数: 102

为深入贯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上海市储能中学牵手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此次合作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切入点,授课对象主要面向高中学段学生。从“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的规律来看,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从注重“故事链”的感性直观跃迁到专注“逻辑链”的理性探究层面。因此,他们更加渴望从“元问题”的视角出发,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来龙去脉,理解这一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主题词、高频词背后蕴含的深意。

基于学情实际,马院教师李莹立足“问题链”的高校教学特点,分别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被正式提上日程”“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这三个“为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在教学过程中,素材选取多以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上海案例为贯通,力求贴近学生实际,这是“切口小”;在案例阐释上,采用从上海—中国—海外—世界的层层跃升模式,帮助学生站在人类文明“广视角”的大历史观格局下看待今天中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课堂效果的最终落脚点上,学生深切体悟到,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地推进发展,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使命型政党的坚强领导和战略谋划,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感,明晰了自己在新征程中的使命担当,这是“立意高”。

通过此次联合合作,双方一致认为,大思政课建设是个相互取长补短、交互碰撞思想的平台。在这个教学共同体中,每个教师都是“主角”,只有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特点、善用教学经验、汲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共学—共研—共教的一体化协同机制,才能让学生在思政课中真切感受到视野之“大”、格局之“大”和胸怀之“大”。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储能中学“大思政课”建设研讨现场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2017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邮编:200093  电话(传真):021-65710093   技术支持:上海理工大学信息办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