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讲座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3-06-05    浏览次数: 402

202353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主办的“第22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讲座在我校成功举行。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晓明担任本次活动主讲嘉宾并作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采取线下授课与腾讯会议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数百位师生聆听。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绪明教授主持。

吴晓明教授讲座

吴晓明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从理论维度上讲,中国式的现代化有两重意蕴:一方面,承认现代化是一种普遍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具体化地展开它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普遍的历史进程。现代化是任何一个民族普遍的、历史性的命运。从哲学上理解普遍的东西,意味着这种普遍必须被具体化。这就要求我们摒弃知性这种外在反思的思维方式,拒绝将抽象的普遍性先验地强加给任何对象、任何内容。从实践维度来讲,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所展现的一个独特特点是它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本质的联系,并且因此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承担起领导的责任。从开端上讲,任何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必须通过一场社会革命来为它奠基,而这场社会革命在中国历史地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正是因为这一定向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开端上和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本质的联系,因为中国的社会革命,如果不采取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就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能完成。这是客观的历史进程。

吴晓明认为,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意义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展现出三重意义,即对于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整体的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而这样的意义正应当被理解为“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是因为它在完成现代化任务的同时,正在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譬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打破了传统现代化过程中无法规避的贫富分化状况和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超越了现代国际社会所存在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丛林法则”。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吴晓明教授就学生提出的“如何在现代化的同时又不会被现代化所奴役”这一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回答和阐释。他指出,首先,现代化不是短时间一蹴而就的;其次,需要在历史性实践当中逐渐地展开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过程,并且逐渐地使得诸多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譬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等理念都属于新的文明形态,我们在历史发展当中已经不断把这样的理念提示出来了,有待我们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吴晓明教授讲座现场


吴晓明教授的报告引经据典,用丰富的哲学理论和生动的事例引导大家思考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样一种历史进程;他鼓励青年们要勇于承担时代的责任,一方面警惕“外部反思”是阻碍思想发展的最大障碍,另一方面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最后,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家珉教授作精彩点评。他指出,吴会长的报告,立足理论、实践和意义三重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既深刻又生动的演讲,有学术视野的高度、哲学分析的深度和感染听众的力度;报告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真正行,尤其是激励青年学生脚踏泥土芬芳,胸怀星辰大海,展望诗和远方,坚定不移跟着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许多师生表示,能够亲临现场聆听吴晓明教授的学术报告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感谢哲学学会把这样精彩的学术饕餮带给上海理工大学师生,并希望学校今后多举办高质量的学术活动。


吴晓明教授讲座腾讯会议直播



文/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2017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邮编:200093  电话(传真):021-65710093   技术支持:上海理工大学信息办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