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经典”,打造立体多维的“大思政课”——马院将课堂搬到红色经典步道,打造可听、可看、可触摸的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 2023-09-26    浏览次数: 2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924日上午,伴着蒙蒙细雨,马院走进“红色经典”实践课堂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光电学院、机械学院、版艺学院等10多个学院的4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牛海教授、李梅敬副教授共同组织了这次实践学习活动。 


在毛泽东旧居参观合影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又是本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毛泽东思想部分的开篇讲授期,因此实践教学的第一站选在了茂名北路的毛泽东旧居。

在毛泽东旧居,牛海对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做出概括,并就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讲解。在毛泽东一家四口的雕像前,牛老师深情地对同学们说:学校党委和学院都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大家多角度、立体化的去理解思政课的内容。虽然社会的发展是多维的,但也是有主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我国社会的主线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寻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最主要的奠基者就是毛泽东同志,他是铺路者、带路者,今天的现场教学,我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当年他的所思所想。”


 

牛海在毛泽东旧居给学生讲解


看懂革命故事,走进历史悟教材。毛泽东旧居是毛泽东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旧居,分为常规展厅、实物展厅和毛泽东旧居三个部分,牛海和李梅敬带领同学们将展厅内容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为同学们讲述了毛泽东在上海找到马克思主义信仰、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开展国共合作以及合作破裂之后的工农联盟等问题。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深刻了解了毛泽东为什么重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以及如何找到工农联盟这条道路的,让教材的结论变得鲜活起来。

 

  

  

学生在馆内听讲解 


读懂伟大开端,坚守初心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沿着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7个板块依次参观,清晰感知到了一个政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的奋斗历程,真切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分量,深刻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时代意义。

 

  

在中共一大馆内参观合影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课堂,“会成为大学生活中的珍贵一课”,这样的课堂形式让“这段历史不再冰冷与疏远”,在这里“感受红色经典,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爱国情怀”,“历史将永远被铭记,希望红船漂得更远”,“要珍惜这个欣欣向荣、无限光明的新中国”……李梅敬回应同学们,只有将思政课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与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相结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思政课可听、可看、可触摸,思政课才能有趣、有味、有意义。未来李老师会继续在红色经典与教材内容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真正让场馆里的藏品、展柜中的展品、墙壁上的图文等成为思政课堂的丰厚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场景中,通过看、听、触摸等深刻领悟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




文/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2017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邮编:200093  电话(传真):021-65710093   技术支持:上海理工大学信息办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