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系列”思政课——“智慧中国”在上海理工大学四教103开讲。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郑百林教授,应邀为我校学子作“航空航天与智能制造”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邢中先老师主持。

邢中先老师主持报告会
郑百林教授以四次工业革命开篇,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以及当前应用和发展前景,他表示,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接着,郑百林教授从飞机制作的发展历程入手介绍了智能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实际运用。他指出,从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到电传操纵飞机再到如今的到智能飞机中间经历了飞机手工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艰难跨越与创新升级,集中凝聚了航空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在对飞机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郑教授给大家分析了大飞机的设计与制造,他强调,由于其结构设计高度复杂、制造实现难度大、安全性要求高等,大飞机被称为工业发展水平的“炼金石”,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大飞机不仅是为了满足航空领域的发展需求,还能带动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助力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国的大飞机正坚定不移地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之路。

郑百林教授作专题报告
谈及中国航空航天的未来,从技术实力上来说,目前在航天领域的航天运输、载人航天、卫星导航与通信、深空探测等方面,中国拥有独立的技术和装备体系,但与美国相比还没有呈现绝对领先的优势,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鼓励同学们要将小我融入到祖国发展大我,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矢志创新,勇担科技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

报告会现场
文/图:李欣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