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我往”:打造本研“同上一堂课”的跨学段思政大课堂
发布时间: 2023-11-15    浏览次数: 228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近几年来,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推动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探索出了有益的路径,形成了优秀的样本。但与此同时,本科生与研究生思政课理念衔接不足、内容区分不够甚至“混为一谈等现象仍然存在。为此,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梅敬副教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打造了“你来我往:本研同上一堂课”的跨学段思政课堂,为本研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接续、顺滑转型做出积极尝试。

“你来”:邀请研究生做客本科生课堂,参与课堂分享环节

What,空气取水?怎么取?有必要吗?“非常有必要,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难以开采的,而大气层就是一个巨大的水库……”这是研究生学长为本科生带来的专业学术分享,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本环节是在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到本科生课堂中,这样的参与方式既锻炼了研究生的勇气、思考能力和演讲能力,又培养了研究生的责任意识和解疑释惑能力,有利于更好发挥研究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研究生做客本科生班


“我往”:邀请本科生做客研究生课堂,“同上一堂思政课”

教室的第一排,整齐的红色席卡静静等候它的主人。这是什么课?怎么还有席卡?这是一堂研究生的思政课,席卡的主人正是要来参加“同上一堂课”的本科学弟学妹们。“这是我第一次到国合楼上课,国合楼的教室真的好大呀,看到红红的席卡的时候,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同上一堂课的用心,也让我有一种很被重视的感觉。”徐嘉怡同学兴奋地说。本环节是在本科生中通过自愿报名和限额接龙的方式招募本科生参与到研究生课堂中,在提前体验研究生课堂的过程中,他们从好奇到思考,从兴奋、佩服到确立考研的目标,看到了知识的深度、思考的力度和榜样的力量,对于打破层次壁垒,激发学习动力和深造动机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科生做客研究生班

“同上一堂实践课”:邀请本科生与研究生一起开展实践教学

李梅敬在上海市精心挑选了26个红色实践教学点,通过投票的方式了解学生意愿,并结合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等特殊时间点,选择了毛泽东旧居、中共一大纪念馆、刘湛恩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爱国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开展跨学段的实践教学,通过把生动鲜活的教育素材同时展现在不同学段的学生中,呈现不同层级的学生解读和领悟的多元化视角。 

  

本科生与研究生同上一堂实践课


为什么会想到做跨学段的思政课?李梅敬回忆说,在一次课堂上,有学生问她一个问题,“老师,我们这门课为什么要反反复复上?”这个问题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思政课程的内容重复现象。李梅敬指出,在她教授的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研究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就教学内容而言,两学段的课程内容具有同根同源、相互贯通的特性,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内容简单重复、一个教案一份课件“走天下”的现象;与此同时,两学段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使得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自由多元,与本科生注重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学计划的连贯性不同,研究生的专题教学使得老师和学生在专题范围内的自由发挥度更高,甚至可以完全是学术研究型教学,这一特征稍不注意又会导致学段间、课程间的内容断裂、衔接性不高的现象。为了构建让两者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迈出了跨学段思政课的有益尝试。

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李梅敬坦言,在课程建设中,授课教师需要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在教学主题上下足功夫,既要与本科生有连接,又要让研究生有收获,比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选题,就满足了这样两个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与本科生的连接部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让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收获和提升的部分;二是在课堂组织、协调以及实践课堂的安全等问题上下足功夫,比如对研究生分享主题的把控,研究生分享主题主要分为三类,给本科生的考研建议类、时政分析类和自己专业的科普类,其中《空气取水》《轿车车内人体热舒适性简化模型设计分析》本科生的兴趣度最高;在课堂的组织和协调方面,比如,让参加本科生同上一堂课的研究生同学统一选取一次课调休,从而腾出座位让本科生进入研究生课堂等,这就涉及课程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课堂规模大,同上一堂课的覆盖率低;教室容量小,对本科生的容纳率低;与其他课程时间冲突,无法参与其中……三是在完成学段使命,接续本研育人场域上下足功夫,比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将各学段的使命做了清晰划定: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那么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的使命是什么?李梅敬认为,研究生阶段重在以问题式、探究式教育增强使命担当、强化理想信念,因此应该注重问题性、导向性、层次性和实效性。

作为积极探讨本研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新样态,本研“同上一堂课”把教材做依托、把教室作平台,把本研师生作为主体,努力构建内容相衔接、层次有区别的本研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其中蕴含的力量、影响和生气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存在,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既有利于在时空上打破学段壁垒,推进我校的本研一体化课程建设,又有利于发挥研究生的学术引领作用,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动力。“同上一堂课”开启的有益尝试,也让积极参与其中的同学们也收获满满。


本科生贾栋华:很开心能够在周五课的晚上参加同上一堂课的活动,本次活动是我第一次走进研究生的课堂,感受不同的课堂氛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研究生课堂与本科生课堂的不同。在研究生的课堂上,令我影响最深的是用于发言的话筒在各个同学间流动,便于随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发言并且进行相应的讨论。我发现研究生课堂更加注重对问题的探讨,每位同学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与此同时,随着李老师的引导,大家可以一起发现更多问题的深层含义。另外,另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讲解的中国式现代化,李老师从大国工匠的颁奖视频入手,通过内燃装卸机械司机成卫东的故事为我们讲解了目前中国式现代化的现状,让我懂得我们当代的青年要学习成卫东多学、多练、多干的优良品质,在未来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属于我们青年人的一份力量。

本科生庞秋怡:这节给研究生们上的课讲了有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题,让我不禁开始思考一些以前没认真思考过的话题,比如真正的中华文明到底有多少年?炎帝黄帝这些人物以及夏朝以前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一个个的问题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赓续古老中华文明的意义,文明的延续是需要当代人进行努力的,我们不应该让文明出现被学者怀疑其存在性的情况。

本科生史竹然:首先在开始上课之前我感受到本校研究生是素质很高而且非常热情的。其次,出乎我意料的是,研究生上课的氛围并不是沉闷的,相反甚至比本科生的课堂要更加活跃轻松。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大家不断深入的思考问题,同学们对问题各抒己见多角度多层次去剖析问题,让我很佩服。通过这次上课的体验,丰富我对研究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认知,同时很好的体会到良好课堂氛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本科生王荣:研究生课堂互动性更强,更像是交流讨论,同一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见解,能很好的调动思维并集中在课堂上,同时也能有效的锻炼表达能力。和本科生课堂相比,研究生的课好像是没有书的,老师是坐着的,教室构造也更好,能感受到开放平等的氛围。

研究生康明昊:这次同上一堂课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想,在决定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犹豫了很久,担心自己能不能讲好。准备了很多题目,最后也是反复斟酌才确定了最后讲的内容。而在准备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对我给出的题目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又加深了理解。同时,我的演讲能力也得到了再一次的提升,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研究生刘晨:通过这次参加同上一堂课的活动,从最开始选题,到制作ppt,再到去课堂上演讲,收获很多,选题要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学弟学妹们要考研或者保研,有的以后要准备找工作,根据这些情况选一个相对有意思的话题,同学们可能会更感兴趣,上课的时候互动性也会更强。以前都是坐在讲台下面听老师讲,这次是站在讲台上讲,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也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练。

研究生周龙坤:同上一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本科生交流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向本科生同学们分享我们有趣的研究,打开新领域的大门;也可以向本科生同学们分享一些实用的经验;还可以尽情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对于本科生同学而言,这将有助于了解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状态及思考方式,有利于未来的生涯规划。对于研究生同学而已,可以将此作为一次对演讲能力的锻炼,并从老师和同学当中获取到宝贵建议。

研究生刘金柱1113号晚上,我参加了此次同上一堂课,发现原来这样的形式那么有趣,也收益良多。参加同上一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这种形式的课堂,既锻炼了我的勇气,也让我对“情和理”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思考。这种课堂真的收益良多,感谢老师,希望能继续开下去。





文/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2017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邮编:200093  电话(传真):021-65710093   技术支持:上海理工大学信息办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