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雷名师工作室开展以就业观为主题的辩论式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 2023-11-27    浏览次数: 246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就在“孔乙己文学”刷屏网络、年轻人纠结要不要脱下“长衫”的就业背景下,四场以“大学毕业生当街卖肉是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为主题的辩论赛,在上海理工大学第十三教学周(20231120-1123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素雷老师任教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班上,先后激情上演。

 

辩论赛现场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的部署和支持下,这次辩论赛从筹办到收官,历时两周。辩论赛伊始,王素雷老师先就“大学毕业生当街卖肉是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这一问题展开问卷调查。虽然68.6%(共回收440份有效问卷)的学生倾向于认为大学毕业生当街卖肉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但这个辩题仍有思辨的现实价值。大学毕业生卖猪肉,事实上已不是个案,此类新闻在十多年前还有报道价值,现在已不是新闻。类似卖猪肉这样的就业选择,像做保姆、月嫂、保安、收银员、骑手等,在大学毕业生中绝对数量并不少。国家强调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毕业后若再选择杀猪卖肉,前后反差太大,这样的辩题易于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如果大学生对卖猪肉职业都能有正确的认知,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时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辩题确定后,紧接着公布辩论赛程序,由学生自愿报名,从报名名单中抽取正式辩手,组成正反八个辩论队。王老师 “线授机宜后,辩手们在本队负责人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线上线下各项训练活动。为提高辩论赛的参与率,赛前两周内全体同学在一网畅在线教学平台发帖回帖讨论本辩题,为辩论赛“预热”;赛中增加了八分钟的观众提问环节及三分钟的观众点评环节;赛后全体同学投票选出获胜方和最佳辩手。

 

观众与辩手交流

 

针对辩论赛中争执的焦点和辩手们的认识误区,王素雷老师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他指出,辩题的争锋点应是对何谓“正常的社会现象”的理解。从事实判断的角度分析,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当街卖肉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岗位,应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从价值判断的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如果能在当街卖肉这个岗位上找到用武之地,充分发挥其才,当属正常的社会现象。王老师强调,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要淡化“高考改变命运”“学历改变命运”的旧观念,要提倡“奋斗改变命运”“能力改变命运”的新观念。通过王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进一步领悟到,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一个人擅长杀猪,是肉类切割人才;擅长卖肉,是肉类营销人才。高学历的大学生加入传统行业,可以促使传统行业升级换代,走向高端。职业不分贵贱,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大学生择业时应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

比赛结束后,辩手们还沉浸在第一次参加辩论赛的兴奋中。最佳辩手刘子祺感叹自己“开场时双腿发抖”,但进入状态后就想奋力去“攻击”对手。最佳辩手施丽佳很享受这种 “思维碰撞的乐趣”,她认为打辩论让自己学会了“如何有效思考,并高效组织自己的语言”。最佳辩手武益智觉得这次辩论活动让自己在就业问题上有了“更积极、理智的心态”和“更清晰的自我定位”。本次辩论赛的最后一场还特邀了版艺学院刘长庚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剑文老师、牛海老师担任评委。刘长庚老师与辩手交流时诙谐地说到,我们不要先入为主地把当街卖肉当做一个低等的职业,庖丁解牛就很专业,也很高端。张剑文老师认为辩论赛是非常好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手段,她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牛海教授结合思政课教学对辩论赛做了总结性点评。他认为,这次课堂辩论赛,不仅是鲜活的就业观教育,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他肯定了辩手们的精彩表现,同时勉励同学们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树立职业平等观念,修炼好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内功,到基层、实践、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嘉宾点评



 

文图/王素雷名师工作室

 


版权所有©2017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邮编:200093  电话(传真):021-65710093   技术支持:上海理工大学信息办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