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伦理与工程德育研究中心承办的“上海理工大学一流教材(培育)建设研讨会”在我校美国中心召开。校党委书记王凌宇、党委原副书记、高教所所长刘道平、研究生部部长彭宗祥、党校办副主任夏小华、教务处副处长章国庆,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牛海,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闫宏秀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叶敏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研究员杨丽凤教授应邀参加。与会者对《科学与工程伦理》的教材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伦理与工程德育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刘科教授回顾了《科学与工程伦理》从2019年作为人文通识课程在全校本科生中的开设情况及其成效。她介绍了五年来教材的发展历程,从全新课程到“教学模式-系统讲义-校本教材”的三阶段建设,并介绍了教材编写的背景、特色与创新点,同时希望征求领导和专家的宝贵意见。
闫宏秀教授提出教材应具备规范、争议、引领、场景四种功能。规范在于强调伦理尺度的规约性功能;争议的解决则首要强调国家安全原则的重要性;此外引领的作用体现在技术的价值对齐,伦理价值不是对新技术批评指责,而是为新兴技术保驾护航。闫宏秀教授进一步给出建议,现实场景是澄清伦理问题最重要路径,建议教材建设一方面强调生活场景中的通用伦理知识,同时突出我校专业模块中的典型知识。叶敏教授从城市治理角度出发,建议教材应注重案例导向、提问式导向、前沿导向与引领导向。他指出要在新鲜度、吸引力、现实性上精选教材案例,直面有话题度、学生敏感度高的现实热点,并对其进行伦理讨论和分析。比如AI人脸识别和生成技术、外卖平台的算法设计、公共管理中的算法歧视与监管力度等,在热点问题的伦理讨论中突出政治导向。杨丽凤教授建议采用商学院的案例讨论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多向、多层次思维,特别是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幸福感的捕捉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观测到与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的多方关联。
章国庆详细阐述了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教材建设的现状,强调了高质量教材在本科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彭宗祥分享了工程德育的进展和我校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特色。夏小华强调了工程德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刘道平教授提出,教材编写应定位于工程德育系列教材之中,覆盖不同学科领域,尽量囊括文、理、工、艺等不同知识领域的价值通识。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编制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也是具有上理工特定的适应性价值的。一是要体现校本特色,发挥教材服务于上海理工大学学科特色的适应性优势,二是更重要探寻工程伦理如何融入中国传统伦理的思想智慧。
校党委书记王凌宇指出,科学与工程伦理教材应该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满足当下人才培育的直接需求。首先要关注具体生活场景中的冲突,特定场景中的伦理思辨能给学生带来印象深刻的启迪,好教材要帮助青年群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其次,科学与工程伦理不仅要分析技术的伦理问题,更应关注当今技术时代传统伦理价值遭遇到的冲突,工程伦理的教材要求与时俱进,在变化中积极回应社会问题;最后,王书记指出科学技术及工程的伦理要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年轻人确立正确的政治和价值导向。
此次研讨会明确了《科学与工程伦理》教材的定位与特色,标志着我校工程德育系列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伦理与工程德育研究中心的骨干教师参与此次研讨会。
科学伦理与工程德育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