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寻工业足迹·书时代华章|团队溯源228街坊,重释“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
发布时间: 2024-08-28    浏览次数: 10


位于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的工人新村228街坊,是1952年上海兴建的第一批“二万户”工人住宅之一。跨越70年历史,这里终于迎来新生,红顶粉墙下的一块块砖瓦,蕴藏历史、展示现在、预见未来。228街坊曾是产业工人翘首以盼的“新居”,如今成功地将物理空间的改造和公共服务的植入进行了有机结合,打造出“人民城市样板间”和全龄友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聚集地。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进228——寻街坊历史风貌,承新村今日新风”暑期实践小组202478两月实地寻访了杨浦长白228街坊,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居民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探讨了228街坊的规划与设计理念,基于此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精神及“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核心思想,以便为其他城市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在调研杨浦区228街坊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以确保对该地区的全面了解与深入分析。本次调研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实地走访、居民访谈和负责人座谈采访,结合“人民城市样板间”的发展经验,探索新型“商业+公益”的发展模式。

一是实地走访。我们观察了228街坊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理念,关注到该区域体现的“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核心思想,力求在设计中融入居民的需求与生活方式。我们深入走进228街坊的社区,观察和体验“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实际情况,特别关注智慧型净菜超市、各类餐饮美食、文化艺术培训机构、休闲健身运动场所及中心绿地广场的设置与运营。这些元素不仅彰显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还体现了区域内商业与公益的良性互动。

二是居民访谈。在实际访谈中,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主动交流,通过调查问卷与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生活圈内各项设施的意见与建议,探讨他们对“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认同程度及其在生活中具体体现。调查问卷访问对象涉及社区居民和非社区居民,采访内容主要涵盖对社区基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满意度等方面。

三是与社区负责人进行座谈会研讨。团队来到了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邀请到了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的李婷玉老师,请她为我们进一步解读杨浦区228街坊的历史演进、目前的运行情况及管理服务理念。会议详细探讨了228街坊在规划中的定位、设计理念以及在实际运行中所遇到的挑战,使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了228街坊在实现“三区联合”(校区、社区、园区)、联动发展的过程中的经验以及人民城市的理念。


通过以上调研、访谈及研讨,我们明晰228街坊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建立了“共建共享”的可持续生态,使得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区的凝聚力日益增强。

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228街坊也走在创新发展再出发的新征程上,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温暖在这里交融。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打造精神文化高地成为街道的新课题。未来,228街坊有形态丰满的建筑风貌,更有为全年龄人群打造多彩的文化生活空间。此外,还将打造以228街坊为核心的长白文化新地标,推出228“商业+公益”系列IP,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进一步打造成为更具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服务效能和社会影响力的百姓“文化会客厅”,赋能杨浦创新发展,成为城市更新的“焕新”典范。

此次调研使得团队全体成员深刻理解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是怎样多元高效地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也在实地考察和寻访中进一步领会到了工人精神,在此基础上思索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供稿

                                        (文/倪霖慧 图/杨璐、刘嘉怡 审/吴军)


版权所有©2017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邮编:200093  电话(传真):021-65710093   技术支持:上海理工大学信息办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