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强化研究生安全防护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10月21日晚,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研究生班级以线上形式举办“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紧扣研究生学习生活核心安全需求,从学术、生活、网络三大维度切入,结合真实案例深入剖析论文保密、实验室操作规范、宿舍用电安全、电信诈骗防范等关键风险点,明确“预防为先、应急有方”的安全工作原则。班会由2023级研究生班级班长左馨冉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军及班级全体研究生参加。

会议伊始,班长左馨冉带领全体同学系统学习了《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安全指南》。她重点解读了宿舍用电规范和消防安全要求,详细阐述了校园内步行、骑行交通规则及电动自行车入校管理政策。同时,结合“八个凡是”和“六个一律”防骗黄金法则,帮助同学们将指南中的抽象规则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生活智慧,从而有效培养自主的安全意识,并将其切实内化为日常行为习惯。

其次,团支部书记罗雅匀结合自身经历,针对大学生行为规范,揭示了三类典型的认知误区:一是将“小事”视作无关紧要;二是对网络言行的法律边界缺乏清晰认识;三是存在侥幸心理。她通过真实案例警示同学们,安全不仅涵盖人身安全,更包括行为安全和法律安全。我们应时刻将“遵纪守法”铭记于心,既守护个人未来,也维护校园的安全秩序。
紧接着,宣传委员殷捧基就法纪警示教育案例学习的所感所悟,围绕国家安全、日常生活和个人安全三个方面同大家交流。他认为法纪教育和安全教育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重要保障。他提醒同学们在生活中务必严格遵守宿舍管理规定,杜绝违规用电行为;同时,在社交媒体时代,更要时刻保持警惕,切勿因贪图蝇头小利而忽视国家安全。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军对此次班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用电安全要求的本质在于培养自律精神;骑行安全规则彰显了公共秩序的价值;而意识形态安全则关乎思想免疫力。安全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基石,更是个人发展的底线。他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将本次班会所学转化为日常行动,主动排查身边的安全隐患,提升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学院也将持续完善安全提醒机制,与大家携手筑牢安全屏障,为高质量完成学业和顺利开展科研保驾护航。
此次班会有效唤起了同学们对安全风险的深度认识,并全面培养了大家受益终身的防范技能。本次班会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同学们责任感的深度塑造。班会着重强调“安全无小事”,各个环节均旨在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将安全意识从理论层面的“知识”提升为实践中的“行动指南”,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研究生班
(文/殷捧基、左馨冉 图/殷捧基 审/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