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是一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吹响了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嘹亮号角,激励着全国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正值聂耳诞辰111周年之际,为持续讲好“聂耳与国歌”的故事,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3年2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积极分子前往国歌展示馆,参观叙述国歌背后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聂耳精神,共同缅怀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


心得体会: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每当听到这激动人心的国歌时,就会联想到战死沙场的烈士。他们为了新中国而活,同样也为了新中国而死。同时,一种爱国的想法油然而生。那是因为我们生在这个富饶的中国;那是因为我们活在这个富饶的中国;那是因为新中国是由无数名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始终坚持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坚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深入学习理论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何钿铭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学习走实、走深、走心,丰富“说”形式,我跟着党支部走进了国歌展示馆,参观历史遗迹,纪念聂耳诞辰111周年。国歌展示馆由室外广场和室内展示馆组成。展内不仅介绍了抗战史和国歌史,而且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国歌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看到这些展示,让我对国歌背后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激励着如今的中华儿女奋力向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孟嘉慧
通过此次参观,我认识到国歌的产生对于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具有重要的鼓舞作用的。通过参观摆放的各种实物,对荆州路、百代唱片、风云儿女等的理解,更进一步认识了国歌产生的背景和意义。整个国歌纪念馆还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过程。卢沟桥事件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南下妄图侵吞整个中国,一路上残杀无辜的中国百姓。“亡国奴”的生活使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中华民族儿女奋起反抗,在国歌纪念馆中通过图片展示了这一切。新中国成立后,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将《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如今,这首充满斗志的国歌依然鼓舞着我们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冯夏萍
为纪念聂耳诞辰111周年,今日参观了国歌展示馆,在展馆内,我看到了聂耳同志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过程中的艰难,为了唤醒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使歌曲的曲调和节奏更加强劲有力,聂耳同志多次修改《义勇军进行曲》。并且,聂耳同志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歌曲,这些音乐作品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今的我们,要将聂耳同志铭记在心,以此作为自己的榜样,在生活中涵养爱国情怀,传递正能量,开创民族未来,发出“好声音”。
——董含英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国歌展示馆进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活动:纪念聂耳诞辰111周年《中国的声音——聂耳与国歌的故事》。国歌展示馆中陈列着各种史料,生动地叙述了国歌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让人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它是在1935年的民族危亡时刻诞生的,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作为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沈理想
“为党奋斗、为国而歌、为民呐喊”的聂耳精神,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它与国歌故事交相辉映,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团结起了中华民族最磅礴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更应该铭记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奋进,“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供稿
(文/刘灿 摄/李欣芯、浦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