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在学院1117会议室召开“重温‘窑洞对’,继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专题研讨暨集体备课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研部主任、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专题研讨还邀请了图书馆王细荣老师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杰主持会议。
会上,李杰领学“窑洞对”的两个答案。1945年7月,黄炎培等人访问延安,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正是因为具备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两个答案,一个是外靠人民民主,一个是内靠自我革命,“一内一外” 形成了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一套完整制度体系。
王细荣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和上海理工大学百年工科的历史溯源,从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内涵、如何加强作风建设做好服务育人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表示,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阵地,要以优良的作风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服务中育人,在育人中服务。
丁伟航以“从‘窑洞对’看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为题,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从“窑洞对”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当代启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窑洞对 所蕴含的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学生党支部书记杨璐从学生党员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实际,分享了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认识和体会。她表示,作为学生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优良作风。
金瑶梅、郭根、吴军、杨卫民、王海斌、史玉、宋羽、陈东利等老师在交流发言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就如何在课程中融入党的作风建设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党的作风建设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李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专题研讨暨集体备课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大家的发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有思考、有深度。她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全体党员要深刻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窑洞对”为镜鉴,不断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要将党的作风建设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文/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