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瞿骏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5-11-17    浏览次数: 10

1111日下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瞿骏教授,应邀来我院做“近代中国的看世界问题”学术讲座。我院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参与讲座,讲座由我院刘振华教授主持。

讲座中,瞿骏教授认为,应该对中国历史上那些具有起点性质的问题给予足够关注。他从“开眼看世界”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问题入手,剖析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暗寓的一种强烈而又简单的现代化情节。瞿骏教授认为,这种希望把“西方模式照搬入中国的心态,可能渐渐既停滞了中国自己的世界,也固化了中国之外的世界。

随后,瞿骏教授提出,报刊、学校、学会等“制度性传播媒介”在近代国人“看世界”的问题中发挥重要影响,但近代中国自诩“开眼看世界”或被认为“开眼看世界”的人与其说是“看”到了世界,很多时候不如说是透过这些制度性传播媒介“听闻”到了世界,甚至是“传闻”到了世界。

由此,瞿骏教授认为,辨析“看世界”问题就必须带着“解放性”去更深入观察,意识到“一目其实并不了然”。瞿骏用详实的史料比较了胡适和陈翰笙的“看世界”实践,并指出,判断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某人是接近于 “真看”到了外部世界,进而“真看”到了中国。至少要满足三项条件。其一,要有一些对“制度性传播媒介”做分析和判别的能力。其二,需要有不畏艰难同时又不觉得轻易的态度。其三,要真正进入到要“看”的世界的各种“关系”里去,努力做到在关系联接中进行观察,做出分析。

瞿骏教授强调,今日我们如何能继续深入认识陈翰笙等人为真正的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进而继续深入认识在真正的中国革命中,真正的去“看世界”,要做的还有很多。

在讲座中,瞿骏教授勉励各位青年教师要能将经典理论与社会实践不断结合,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个研究都能直接触碰“社会的心灵”,每一门课程都能不断强固“国家的心灵”,以“通心”厚植文化主体性。

讲座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研究生就史学研究者如何锤炼批判性创新思维,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方向研究生的培养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

讲座现场






文/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2017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
邮编:200093  电话(传真):021-65710093   技术支持:上海理工大学信息办技术中心